动态代理模式技术最佳实践探讨

1 概述动态代理技术大家都很熟悉,我们日常使用的应用框架大部分都将动态代理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实现,Proxy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的降低框架的侵入性的手段。参考大部分框架主要的实现手段一般是由系统使用方定义使用接口,然后框架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对接口进行实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被代理实现类的核心处理方法中定义。

软件框架的要素

0、框架的定义框架通常是为了做某件事情,这件事情对用户透明。用户只需关注功能使用。1、结构化语言描述一些信息实现的方式通常有两种:(1)、XML(2)、注解2、框架中的数据结构用于框架运行时需要用到的关键数据结构,该数据结构中包含了描述某个实体的全部信息。3、框架运行的主流程就是完成一次运行的核心步

系统性能调优标准

在我们了解性能指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哪些计算机资源会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CPU:有的应用需要大量计算,他们会长时间、不间断地占用 CPU 资源,导致其他资源无法争夺到 CPU 而响应缓慢,从而带来系统性能问题。例如,代码递归导致的无限循环,正则表达式引起的回溯,JVM 频繁的 FULL GC,以及

软件架构设计杂记

缓冲IO和直接IO对于缓冲IO,一个读操作会有3次数据拷贝:读:磁盘->内核缓冲区->用户缓冲区->应用程序内存写:应用程序内存->用户缓冲区->内核缓冲区->磁盘对于直接IO,一个读操作,会有2次数据拷贝,一个写操作,有反向的2次数据拷贝:读:磁盘->内核

设计模式中的六大原则

设计模式中有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简单来说,一个类只负责唯一项职责。2、里氏替换原则: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T1的对象t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t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t1都代换成t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

一些设计思考

1、单个模块对外提供使用接口,屏蔽实现细节。2、模块直接的编排首先通过构建对象时将各个模块的依赖关系确定,而不是在调用过程中。具体调用过程中只需要调用对应的模块暴露的API/SPI

大批量数据持久化优化方案

1、现状目前系统中当一次持久化多条明细数据时采用简单粗暴for循环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数据量不多的情况下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当数据量变大相应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接口耗时严重并且接口耗时与数据量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我们通常在批量执行数据持久化时都是带有事务操作,这就会导致数据库连接长